额济纳旗“霸屏”央视,金秋北疆引爆文旅热潮

这个秋天,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再次点亮北疆的金色天际,也成为全国主流媒体聚光灯下的焦点。从《新闻联播》的专题报道到《人民日报》的整版呈现,从新华社、央视新闻的持续跟踪到光明日报、环球网等权威媒体的深度解读——一座位于祖国边疆的小城,何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密集的传播声浪?

答案,藏在十月的风中,摇曳于四十余万亩胡杨林渐次铺展的金色画卷里;更写在这座城市以生态为纸、以创新为笔,所绘就的文旅融合实践篇章中。

央媒高频聚焦,金色胡杨绽放全国荧幕

自十月胡杨进入最佳观赏期以来,额济纳旗几乎以“日更”的频率亮相于国家级媒体平台。10月4日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以“额济纳胡杨正陆续变成金黄色,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”为题,将这片生态奇观推向全国视野;同日《晚间新闻》进一步聚焦其进入最佳观赏期的实时盛况。10月5日,CCTV2《第一时间》栏目通过《额济纳旗大漠金秋美如画 胡杨林美景引客来》的生动报道,展现了大漠与胡杨相映成趣的诗意画面。而早在10月1日,CCTV13《日出东方》节目就已敏锐捕捉到“额济纳胡杨林搜索热度飙升”的市场信号。

一连串高规格、跨平台的传播,不仅印证了额济纳作为国内顶级秋色目的地的独特魅力,更凸显其作为北疆生态与文化名片所承载的深层价值,更标志着其在文旅融合与品牌传播上实现新一轮“现象级出圈”。

“文旅+”融合创新,赋能传统资源新活力

额济纳的走红,并非仅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。近年来,当地紧紧围绕胡杨IP,持续推进“文旅+”融合发展战略。通过举办北疆文化系列活动之2025年第二十六届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文化旅游节,推出“1+6+N”系列活动体系,包括创下基尼斯纪录的“千年胡杨·百年姻缘”集体婚礼、电音狂欢季、胡杨林越野赛等,不断丰富游客体验维度。

同时,额济纳5A胡杨林旅游区环线观光轨道小火车、额济纳胡杨林光影夜游轨道小火车、《再现居延—黑水城遗址探秘・文物解码居延历史文化数字沉浸大展》、大型体验式音舞诗画剧《邂逅·额济纳》等创新业态,也从游览方式、科技融合与文化表达等层面实现系统升级,构建出“白+黑、动+静、自然+人文”的全域旅游新格局,让传统的胡杨观赏从单一视觉体验,蜕变为一场集生态、历史、艺术与互动于一体的深度旅程。

从“一时火热”到“持续精彩”,额济纳描画北疆文旅新样本

频频“出圈”的背后,是额济纳旗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追求。从被动依托生态资源的季节性胡杨游,到主动策划全年龄、多业态的文旅融合游;从观光型单一景点,到集生态科普、文化体验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旅矩阵,额济纳旗正逐步破解资源型旅游地的季节性瓶颈,向着“四季额济纳”的目标稳步迈进,形成综合性文旅目的地。此次国庆期间登陆央视矩阵,不仅是对金秋胡杨美学盛宴的赞誉,更是对其近年来推动文旅融合、创新产品供给、优化服务体验所取得成果的集中肯定。

大漠藏诗意,胡杨铸风骨。今日的额济纳,正以其蓬勃的发展态势和不断创新的文旅实践,解锁北疆旅游的更多可能性。未来,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土地,将继续以胡杨为媒、以文化为魂、以创新为帆,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理想旅游胜地,持续书写北疆小城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
通讯员:罗娇娇

图片:赵勇强、胡斌、郭兴乾、敖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