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医生,我还能坚持化疗的,就是这腹泻……”张先生皱着眉头,手无意识地按在腹部。作为一位结直肠癌的患者,在第三次化疗后,严重腹泻让他三天瘦了五斤,连下床都困难。这种情况在癌症病房,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并不少见,化疗经常导致严重腹泻,许多患者甚至因此被迫中断治疗。
上篇我们揭晓了揭晓一套从饮食到生活的“防癌战术”,明白了保护肠道健康,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但是在当我们掌握了守护之道的时候,科学家们则更进一步,将目光投向战场核心——如何激活这群看不见的“盟友”,让它们成为抗击癌症的生力军?
本期,我们将深入抗癌最前线,揭示肠道菌群如何协同传统疗法、驱动免疫治疗、乃至引领精准抗癌新革命,共同见证这场由微生物引领的治疗巨变。
回到开头的例子,就在张先生饱受折磨时,科学家们正从人体内最不可能的地方寻找解决方案:肠道微生物群。这种细菌能激活免疫细胞,“指挥”它们从肠道迁移到肿瘤部位作战。
01 传统疗法的“菌群搭档”
化疗和放疗依然是当今癌症治疗的主力军,但它们的“误伤”行为常让患者痛苦不堪。结直肠癌患者因肠道直接暴露于化疗药物,近一半接受化疗的患者面临严重腹泻问题,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更可能中断治疗进程。
2025年7月发表在《BMC Medicine》上的研究带来了新希望。科学家们追踪了30名接受化疗的胃肠道癌症患者,发现了一个关键现象:那些肠道内脆弱拟杆菌丰度较高的患者,化疗后腹泻程度明显更轻。
随后的动物实验验证,补充热灭活处理的脆弱拟杆菌(hk-B.f)能有效缓解化疗导致的腹泻症状。
这种策略特别适合免疫功能低下的化疗患者,因为灭活菌不会在肠道外定植,避免了潜在的感染风险。科学家发现,hk-B.f主要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发挥作用,它能恢复BCL2/BAX蛋白平衡,抑制肠道上皮细胞过度凋亡。
菌群对化疗的协同效应不仅限于减轻副作用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特定肠道细菌还能增强化疗药物本身的抗癌效果。比如某些菌群代谢产物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,或调节肿瘤微环境使药物更容易发挥作用。
02 微生物组疗法的突破
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(ICB)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,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:仅有两成的患者对PD-1/PD-L1抑制剂会有响应。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破解这一困局的方法,而肠道菌群提供了新思路。
2025年7月发表在《Nature》上的突破性研究揭开了谜底的关键一角。日本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名接受PD-1阻断治疗的癌症患者,发现响应者肠道中瘤胃球菌科细菌明显富集。他们从中分离出一株特殊菌株——YB328。
“这些细胞就像免疫系统的信使,”研究者比喻道,“它们在肠道接收到细菌信号后,长途跋涉到肿瘤部位传递‘敌人信息’,启动精准打击。”
这种菌群-免疫轴的发现具有广泛意义。在多种癌症小鼠模型中,补充YB328均显著增强了PD-1抑制剂的疗效。临床相关性分析更令人振奋:在多癌种患者队列中,YB328丰度与肿瘤内树突状细胞浸润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。这为基于微生物组的辅助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另一方面,粪便微生物群移植(FMT)也已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扩展至癌症领域。2025年7月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,粪便微生物群制剂live-jslm在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方面取得高成功率,且效果可持续。
03 未来战场与精准战术
随着微生物组研究的深入,噬菌体疗法正成为精准抗癌的新武器。这些专门“捕食”细菌的病毒,在癌症治疗中也展现出双重战略价值。
2025年6月发表在《Futur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》的综述阐述了噬菌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创新应用。一方面,它们能精准清除致癌相关细菌如幽门螺杆菌;另一方面,通过基因工程改造,噬菌体可成为高效的药物递送载体。
个体化菌群干预面临伦理挑战。随着微生物组药物研发加速,中国已在上海、深圳等地建立微生物组药物研发基地。但个体化治疗带来的隐私保护、基因改造生物安全性等问题,亟需伦理框架和监管政策同步跟进。
全球实验室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性:灭活菌缓解化疗副作用,工程化噬菌体精准清除致癌菌群,纳米胶囊修复炎症环境。上海张江和深圳坪山已建立微生物药物研发基地,7种微生物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未来五年,癌症患者可能会在化疗前拿到个性化的“菌群增强剂”,在免疫治疗时配合特定的益生菌组合。这些看不见的盟友,正在改写人类对抗癌症的规则。
总结
还记得开头那位被化疗腹泻折磨得眉头紧锁的张先生吗?他的困扰——严重的腹泻、体重的骤降、治疗的被迫中断——是太多消化道肿瘤患者都曾经历的艰难时刻。但现在,科学正努力让这条路走得轻松一些。张先生们所期盼的“少受点罪”,正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。科学家们发现,那些藏在我们肠道里的微小生命,可能成为减轻这些痛苦的“帮手”。
张先生的眉头或许还无法完全舒展,但科学带来的新希望,正让“坚持治疗”少一些痛苦,多一些可能。守护好我们肠道里的“小盟友”,未来抗癌的路,或许能走得更稳当些。
参考资料
Microbiota-driven antitumour immunity mediated by dendritic cell migration. Nature. 2025.(说明:文献信息来源于网页正文引用,未使用国内文献)
Mitigation of chemotherapy-induced gut dysbiosis and diarrhea by supplementation with heat-killed Bacteroides fragilis. BMC Medicine. 2025.
Real-World Use of Fecal Microbiota, live-jslm Shows High Success in Preventing Recurrent C difficile Infection. 2025.
Bacteriophages: unlocking a new frontier in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by defeating oncogenic bacteria. Futur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. 2025.
从清晨的一碗膳食纤维燕麦粥,到临床精准菌群移植方案;从超市货架上的益生菌选择,到实验室里基因编辑微生物的前沿突破——下期我们将系统梳理结直肠癌防治中「饮食-菌群-治疗」的完整链路。